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纪录电影《翻转的手心》映客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   时间:2023-05-17 04:07:20

翻转的手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纪录电影《翻转的手心》映客会

“我不笨,只是学得有点慢”

2023年5月13日下午,由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主办,校学生会学习实践部承办的“新时代·新中传”——纪录电影《翻转的手心》映客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圆满举行。电影总监制夏蒙、影片主要人物陈礼龙、导演董金明以及总制片人沈怡来到现场与同学们交流互动,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翻转的手心》是中国首部海峡两岸携手关爱辅助智力障碍人士的纪录电影。该影片聚焦特殊群体,将直击人心的励志故事呈现在荧幕上,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积极呼吁全社会人士关注身心障碍者并给予援手。

PART1

影片介绍

纪录片《翻转的手心》紧跟公益助残的时代召唤,真实记录了山西乡宁云丘山八名身心障碍患者完成了手心翻转和生命蜕变的经历。通过他们在山西云丘山“希望农场”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改变人生命运的生活经历,讲述一个“扶贫、扶智更扶志”的励志故事。

真实的记录展现了这群身心障碍患者立体的生活。他们也会像常人一样,因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因为分离而悲伤,因为做错事情而沮丧。他们用热爱点燃生命,努力用自己的双手赚取报酬,创造价值。

PART2

主创分享

放映过程中,同学们深深沉浸在影片的真实记述当中,见证着身心障碍者的成长,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电影结束后,主创团队亲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依次分享了筹备和拍摄这部纪录电影的心得与感受。

在商业电影更受关注的如今,仍有一群人致力于拍好纪录电影,让大众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翻转的手心》将残障人士的真实成长故事呈现出来,意义非凡。提及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总监制夏蒙表示,「也许我们记不住片子中每个主人公的名字,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笑脸。他们原本是需要社会同情的群体,但是经过训练后,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像所有普普通通的百姓一样,拥有自己生活的快乐。」

影片拍摄、制作前后历时近三年半,最终剪辑完成为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电影,让人不禁好奇幕后生活的更多真实细节。导演董金明真诚分享,影片的主人公起初对镜头十分不适应,甚至会有推倒摄像机的行为。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情绪也是件十分不易的事情。「其实前三个月我们下了最大的功夫就是跟他们交朋友。半年之后,他们才在镜头前彻底放松下来。」

影片名字与“手心翻转”计划相契合,项目发起人陈礼龙解释道,这源于起初有机构组织29位身心障碍的孩子来到他的农场学习,针对这群孩子的特性,他思考许久后,认为播种是最适合这群孩子们的工作。播种方式很简单,由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将种子放在手中,随后倒在土上。陈礼龙老师便从这个动作中得到启示。「手心朝上,接受给予和帮助,手心朝下,用自己的亲身劳动挣钱,获得更有尊严和价值,这便是“翻转”的意义。」

总制片人沈怡也表达了创作这部影片的初心是「希望这部影片对残障人士的生活有指导性和方向性帮助,对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公益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集结社会的力量,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谈环节的尾声,总监制夏蒙也对中传学子殷切寄语。「我很羡慕你们,因为年轻就代表着未来,我们做这个纪录片也好,做传播事业也好,就是要对社会、对生活永远保持一种热情。」

PART3

现场互动

进入到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向主创老师们表达自己观影后的感受,主创老师们也积极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就电影细节、主人公现状等话题,分享了创作感悟以及幕后的故事。

No.1

Q:老师们好!我本身就非常关注这些残障群体,之前也有成为视障、听障人士的陪伴者的经历。看完这部影片,我认为它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这些人群,非常感谢老师们创作出这么有意义的影片。我对于影片中一个小细节有点好奇,想询问一下陈礼龙老师,为什么会找国际志愿者去陪伴这些学员呢?

A:我在台湾省运营农场时,就有招募国际志愿者,希望他们能够学到农业知识以及中华文化。在我还没有到达云丘山之前,我的农场就已经有来过四十五个国家的国际志愿者。所以我想,我可以将这套经验直接复制到云丘山农场的运营中去。在陪伴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也教给国际志愿者很多农业知识,志愿者们也十分感动,体会到了孩子们对于生命的态度。我想这个就是生命影响生命。

No.2

Q:陈老师您好,相信通过拍摄老师们和电影的主人公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老师能跟我们讲讲希望农场的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吗?

A:现在已经有两个学员到太原工作了,他们已经具备工作的能力和态度。还在农场的孩子们有十八位,我们自己内部也会开设职缺,比如有助教老师或者保洁等工作岗位。我们会模拟招聘面试,孩子们可以来应征,让他们可以提前适应正式的职场环境。每一个农场大概能够照顾到20至30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我们农场工作,就可以解放这个家庭。

No.3

Q:夏蒙老师好,请问您作为这部片子的总监制人,也作为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纪录片导演,您在制作这部纪录片时感受最深的那一个瞬间是什么?以纪录片的角度来说,您觉得这部影片在呈现上还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呢?

A:我选择应沈怡老师邀请担任监制是出于对残障人士的关心。我认为这部片子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它会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受到激荡。它不仅能反映出我们国家对于残障人士的重视,更能唤醒大众伸出手去帮助这个群体。

No.4

Q:沈怡老师好,您认为在公益中提供帮助的人应当与接受帮助的人保持一个怎样的界限,才不会让接受帮助的人不至于觉得被冒犯并得到了足够的尊重?我们应当如何把握与公益服务的对象共情的分寸?

A:这件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遇见。我觉得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关键还是要从心灵疏导。真正的助残并不是说要捐多少钱,捐多少物,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鼓励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帮助。

活动临近尾声,主创团队与现场的观影同学合影留念。陈礼龙老师组织同学们大声喊出“手心翻转,为爱加油”的口号,同学们也积极响应。话语落下,同学们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由我们将爱继续传递下去。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观众们在主创团队的分享中感受到了真诚与人性关怀,获得了更多关于关爱特殊群体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会持续关注身心障碍人士的发展,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地帮助他们。在成为新时代合格而优秀的传媒人的路上,中传学子们也应担起为特殊群体发声的责任,努力唤起全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支持。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 编辑:宣佳 审核:张雪飞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西方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